鹿茸

发表日期:2015-03-05 | 来源 :www.99yangshengtang.com

Note:以下关于中药材鹿茸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《中华草本》《中国药典》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等资料,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,不宜当做私自用药鹿茸的参照,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
鹿茸
【名称】:
鹿茸
【英文名】:
Sika Deer
【拼音】:
Lù Rónɡ
【别名】:
斑龙珠(《澹寮方》)。
【药材类别】:
动物类
【性味】:
味甘;咸;性温。
①《本经》:味甘,温。
②《别录》:酸,微温,无毒。
③《本草蒙筌》:味甘咸,气温,无毒。
【归经】:
入肝、肾经。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肾经。
②《本草经巯》:入手厥阴、少阴,足少阴、厥阴经。
【入药部分】:
为鹿科动物梅花鹿、马鹿等的雄鹿密生茸毛尚未骨化的幼角。
【产地和分布】:
1.梅花鹿:栖于混交林、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。分布于东北、西北及内蒙古等地。
2.马鹿:栖于混交林、高山的森林草原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。
【形态特征】:
  1.梅花鹿,体长约1.5m左右,体重100kg左右。眶下腺明显,耳大直立,颈细长。四肢细长,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,主蹄狭小,侧蹄小。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,尾短。雄鹿有分叉的角,长全时有4-5叉,眉叉斜向前伸,第二枝与眉叉较远,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。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,白色斑点不显。鼻面及颊部毛短,毛尖沙黄色。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。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。腹毛淡棕,鼠蹊部白色。四肢上侧同体色,内侧色稍淡。夏毛薄,无绒毛,红棕色,白斑显着,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,有黑色的背中线。腹面白色,尾背面黑色,四肢色较体色为浅。
  2.马鹿,体形较大,体长2m,体重超过200kg。肩高约1m,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。鼻端裸露,耳大呈圆锥形。颈长约占体长1/3,颈下被毛较长。四肢长,两侧蹄较长,能触及地面。尾短,雄性有角,眉叉向前伸,几与主干成直角,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,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,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。冬毛灰褐色。嘴、下颌深棕色,颊棕色,额部棕黑色。耳外黄褐、耳内白色。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,有一黑棕色的背线。四肢外侧棕色,内侧较浅。臀部有黄赭色斑。夏毛较短,没有绒毛,呈赤褐色。
【用法用量】:
内服:研粉冲服,1-3g;或入丸剂,亦可浸服。

【注意事项】:
凡阴虚阳亢者,血分有热,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禁服。
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麻勃为之使。
②《本草经疏》:肾虚有火者不宜用,以其偏于补阳也;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,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。凡吐血下血,阴虚火炽者概不得服。
【鹿茸的功效与作用】:
壮肾阳;益精血;强筋骨;托疮毒。主肾阳虚衰;阳痿滑精;宫冷不孕;虚劳赢瘦;神疲畏寒;眩晕;耳鸣耳聋;腰背酸痛;筋骨痿软;小儿五迟;女子崩漏带下;阴疽。用于阳痿滑精,宫冷不孕,羸瘦,神疲,畏寒,眩晕耳鸣耳聋,腰脊冷痛,筋骨痿软,崩漏带下,阴疽不敛。

①《本经》:主漏下恶血,寒热惊痫,益气强志。
②《别录》:疗虚劳洒洒如疟,羸瘦,四肢酸疼,腰脊痛,小便利,泄精,溺血,破留血在腹,散石淋,痈肿,骨中热,疽痒(《本草经疏》云:’痒’应作’疡’)。
③《药性论》:主补男子腰肾虚冷,脚膝无力,梦交,精溢自出,女人崩中漏血,炙末空心温酒服方寸匕。又主赤白带下,入散用。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补虚羸,壮筋骨,破瘀血,安胎下气,酥炙入用。
⑤《纲目》:生精补髓,养血益阳,强健筋骨。治一切虚损,耳聋,目暗,眩晕,虚痢。
⑥《本草切要》:治小儿痘疮虚白,浆水不充,或大便泄泻,寒战咬牙;治老人脾肾衰寒,命门无火,或饮食减常,大便溏滑诸证
【附方】:
①治精血耗竭,面色黧黑,耳聋目昏,口干多渴,腰痛脚弱,小便白浊,上燥下寒,不受峻补:鹿茸(酒浸)、当归(酒浸)等分。为细末,煮乌梅膏子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用米饮送下。(《济生方》黑丸)
②治精血俱虚,营卫耗损,潮热自汗,怔忡惊悸,肢体倦乏,一切虚弱之症:鹿茸(酒蒸)、附子(炮)各一两。上细切,分作四付,水二盏,生姜十片,煎至八分,去渣,食前温服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茸附汤)
③治虚弱阳事不举,面色不明,小便频数,饮食不思:好鹿茸五钱,多用一两(去皮,切片),干山药一两(为末)。上以生薄绢裹,用酒浸七日后,饮酒,日三盏为度。酒尽,将鹿茸焙干,留为补药用之。(《普济方》鹿茸酒)
④治眩晕之甚,抬头则屋转,眼常黑花,观见常如有物飞动,或见物为二:鹿茸,每服半两,用无灰酒三盏,煎至一盏,去滓,入麝香少许服。(《证治要诀》)
⑤治湿久不治,伏足少阴,舌白身痛,足跗浮肿:鹿茸五钱,附子三钱,草果一钱,菟丝子三钱,茯苓五钱。水五杯,煮取二杯,日再服,渣再煮一杯服。(《温病条辨》鹿附汤)
⑥治小肠虚冷,小便数多:鹿茸二两(酥炙令微黄),白龙骨一两(烧过),桑螵蛸三分(微炒),椒红一两(微炒),附子一两半(炮),山茱萸一两。上药捣罗为末,炼蜜和捣一、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,空心及晚食前,以盐汤下二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鹿茸丸)
⑦治崩中漏下,赤白不止:鹿茸十八铢,桑耳二两半。上二味,以五升渍,炙燥渍尽为度,治下筛,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千金方》)
⑧治室女冲任虚寒,带下纯白:鹿茸(醋蒸,焙)二两,白敛、金毛狗脊(燎去毛)各一两。上为细末,用艾煎醋汁,打糯米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温酒下。(《济生方》白敛丸)
⑨治尿血:鹿茸(炙)、当归、干地黄各二两,葵子五台,蒲黄五合。上五味,捣筛为散。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忌芜荑。(《古今录验方》鹿茸散)
⑩治下痢危困:麝香半钱(别研,临时入),鹿茸一两(酥炙)。上鹿茸为细末,方入麝香,以灯心煮枣肉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服。(《百一选方》香茸丸)
11.治房黄,眼赤身黄,体虚无力,夜多梦泄,神思不安,腰脚酸痛。鹿茸、熟干地黄、黄芪、山茱萸、五味子牡蛎各30g。上为散,以温酒调下6g。方中鹿茸配伍熟地治肾阳不足。(《太平圣惠方》鹿茸散)
12.治肾阳虚损,精血不足证。面色黧黑,足冷足肿,耳鸣耳聋,肢体形瘦,足膝软弱,小便不利,腰脊疼痛。附子、五味子、山茱萸、山药、牡丹皮熟地黄各9g,鹿茸3g,肉桂3g,白茯苓、泽泻各6g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次服9g,盐汤服下。方中鹿茸为温肾壮阳、填精益髓之用。(《严氏济生方》十补丸)

(本文由久久健康养生网整理或引用,内容仅供参考,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合作。)

在本页继续加载

上一篇:鳖甲 下一篇:蟾蜍

随机文章

栏目排行

经络穴位大全

中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