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蛎肉

发表日期:2015-03-05 | 来源 :www.99yangshengtang.com

Note:以下关于中药材牡蛎肉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《中华草本》《中国药典》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等资料,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,不宜当做私自用药牡蛎肉的参照,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
牡蛎肉
【名称】:
牡蛎肉
【英文名】:
Oyster
【拼音】:
Mǔ Lì Ròu
【别名】:
蛎黄(《纲目》)
【药材类别】:
动物类
【性味】:
味甘;咸;性平。
①《纲目》:甘,温,无毒。
②《医林纂要》:甘咸,微寒。
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甘,平。
【归经】:
心;肝经
【入药部分】:
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、长牡蛎、大连湾牡蛎、密鳞牡蛎等的肉。
【产地和分布】:
1.近江牡蛎: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7m左右的江河入海近处,适盐度为10%-25%。杂食性,以细小浮游生物为食。繁殖季节5-9月。我国沿海均有分布,山东、福建、广东沿海已人工养殖。
2.长牡蛎:栖息于从潮间带至低潮线以下10多米深的泥滩及泥沙质海底,通常在正常海水中生活的个体小;在盐度较低海水中生活的个体大。我国沿海均有分布,为河口及内湾养殖的优良品种。我国沿海均有分布,为河口及内湾养殖的优良品种。
3.大连湾牡蛎:栖息于潮间带的蓄水入及低潮线以下20m左右的岩礁上,适盐度高,繁殖期6-8月。我国分布于北方沿海。
4.密鳞牡蛎:栖息于低潮线以下水深15-30m左右的岩礁上,或泥沙质海底,有时在低潮线下数米处也能见到。适盐度27%-34%,繁殖季节5-9月,当水温在17-19℃时即开始产卵。我国分布于沿海,但以北方沿海为多。
【形态特征】:
  1.近江牡蛎,贝壳呈圆形、卵圆形、三角形或略长,壳坚厚,较大者壳长100-242mm,高70-150mm,左壳较大而厚,背部为附着面,形状不规则。右壳略扁平,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鳞片,黄褐色或暗紫色,1-2年生的个体,鳞片平薄而脆,有时边缘呈游离状;2年至数年的个体,鳞片平坦,有时后缘起伏略呈水波状;多年生者鳞片层层相叠,甚为坚厚。壳内面白色或灰白色,边缘常呈灰紫色,凹凸不平,铰合部不具齿,韧带槽长而宽,如牛角形,韧带紫黑色。闭壳肌痕甚大,位于中部背侧,淡黄色,形状不规,常随壳形变化而异大多为卵圆形或肾脏形。
  2.长牡蛎,贝壳呈长条形,坚厚,一般壳长140-330mm,高57-115mm,长比高约大3倍,已知最大的长达722mm。左壳稍凹,壳顶附着面小,右壳较平如盖,背腹缘几乎平行,壳表面淡紫色、灰白色或黄褐色。自壳顶向后缘环生排列稀 疏的鳞片,略呈波状,层次甚少,没有明显放射肋。壳内面瓷白色,韧带槽长而宽大,闭壳肌痕大,位于壳的后部背侧,呈棕黄色马蹄形。
  3.大连湾牡蛎,贝壳略呈三角形,壳坚厚,一般壳长55-63mm,宽95-130mm,壳顶尖,至后缘渐加宽。右壳较扁平,如盖状,壳顶部鳞片趋向愈合,较厚;渐后腹缘鳞片渐疏松,且起伏呈波状,无显着放射肋。壳表面淡黄色,杂以紫褐色斑纹,左壳突起,自顶部开始有数条粗壮放射肋,边缘肋上的鳞片坚厚翘起。壳内而凹陷如合状,白色,铰合部小,韧带槽长而深呈长三角形。闭壳肌痕白色或带紫色,位于背后方。
  4.密鳞牡蛎,贝壳呈圆形或卵圆形,壳坚厚,一般长46-122mm,高58-138mm。左壳较大而凹氏陷,壳顶为附着面,形状常不规则。右壳顶部鳞片愈合,较光滑,渐向腹缘鳞片环生渐密,薄、脆呈片状,以覆瓦状紧密排列,有放射肋多条,使腹缘略呈波状,壳表面灰青色混杂紫褐色。壳内面白色,稍带珍珠样光泽。铰合部两侧常有小齿1列,约5-8个。韧带槽较短,呈三角形。闭壳肌痕较大。
【用法用量】:
内服:煎汤,15-30g,先煎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干撒或调敷。

【注意事项】:
①《七卷食经》:有癞疮不可食。
②《本草求原》:脾虚精滑忌。
【牡蛎肉的功效与作用】:
养血安神;软坚消肿。主烦热失眠;悯神不安;瘰疬。滋阴养血。治烦热失眠,心神不安,丹毒。

①崔禹锡《食经》:治夜不眠,志意不定。
②《本草拾遗》:煮食,主虚损,妇人血气,调中,解丹毒。于姜中生食之,主丹毒,后烦热,止渴。
③《医林纂要》:清肺补心,滋阴养血。
【附方】:
暂无资料。

(本文由久久健康养生网整理或引用,内容仅供参考,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合作。)

在本页继续加载

上一篇:蜈蚣 下一篇:金钱白花蛇

随机文章

栏目排行

经络穴位大全

中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