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全文)

发表日期:2015-03-23 | 来源 :www.99yangshengtang.com

  中医是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,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骄傲,生在新时代的我们理应把中医文化传承下去,并发扬光大。今天小编先来给大家讲诉下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重大贡献的人物。

  1、针灸之祖——黄帝

中国古代十大名医

  轩辕黄帝(前2717-前2599年),本姓公孙,长居姬水,因改姓姬,居轩辕之丘(在今河南新郑西北),故号轩辕氏,出生、创业和建都于有熊(今河南新郑),故亦称有熊氏,因有土德之瑞,故号黄帝。

  现存《内经》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、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。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,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,对俞穴和刺阖、刺禁等记录较详。

  2、脉学倡导者——扁鹊

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2)

  扁鹊(公元前407—前310),姓秦,名越人,战国勃海郡郑人(今河北任丘县)。

  扁鹊精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等科,应用砭刺、针灸、按摩、汤液、热熨等法治疗疾病。《史记•战国策》载有他的传记病案,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。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,用于平民百姓,周游列国,到各地行医,为民解除痛苦。由于扁鹊医道高明,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,赵国劳动人民送他“扁鹊”称号。

  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,扁鹊死后,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,收其骨骸而葬之,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。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,刻苦钻研医术。

  3、外科鼻祖——华佗

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3)

  华佗(约145-208), 又名敷,字元化,东汉末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)人。

  《后汉书•华佗传》说他“兼通数经,晓养性之术”,尤其“精于方药”。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,名曰《青囊经》,可惜没能流传下来。

  华佗医术十分精湛,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,被后世尊之为“外科鼻祖”。他不但精通方药,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。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,不过取一两个穴位,灸上七八壮,病就好了。

  4、医圣——张仲景

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4)

  张仲景,名机,被人称为医圣。生于东汉桓帝元嘉、永兴年间,(约公元150~154年),死于建安末年(约公元215~219年),活了七十岁左右,南阳郡涅阳(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,另说河南南阳市)人。相传曾举孝廉,做过长沙太守,所以有张长沙之称。

 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,“博通群书,潜乐道术。”当他十岁时,就已读了许多书,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。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,曾经对他说:“君用思精而韵不高,后将为良医”(《何颙别传》)。

  后来,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,被人称为“医中之圣,方中之祖。”这固然和他“用思精”有关,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,善于“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”的结果。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。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,医名大振,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。

  5、药圣——李时珍

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5)

  李时珍(1518年-1593年),字东璧,号濒湖,湖北蕲州(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)人,汉族。李家世代业医,祖父是“铃医”。父亲李言闻,号月池,是当地名医。李时珍继承家学,尤其重视本草,并富有实践精神,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。

 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,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,历时二十七年编成《本草纲目》一书,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。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,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。另著有《濒湖脉学》、《奇经八脉考》等书。

 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,然而性格刚直纯真,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。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,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。于是,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,专心学医,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:“身如逆流船,心比铁石坚。望父全儿志,至死不怕难。”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,同意儿子的要求,并精心地教他。不几年,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。

  6、药王——孙思邈

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6)

  孙思邈(541或581~682),唐代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。著名道士,医药学家。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, 宫廷要留他做御医,他扯谎采“长生不老药”献皇上,偷跑了。监视人谎报采药时摔死,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。

  孙思邈自幼聪颖好学。自谓“幼遭风冷,屡造医门,汤药之资,罄尽家产”。及长,通老、庄及百家之说,兼好佛典。年十八立志究医,“颇觉有悟,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,多所济益”。

  7、预防医学倡导者——葛洪

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7)

  葛洪(284~364),字稚川,自号抱朴子,东晋晋丹阳句容(今江苏句容县)人。道教学者、著名炼丹家、医药学家。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,世称小仙翁。他曾受封为关内侯,后隐居罗浮山炼丹。

 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,主张道士兼修医术。著有《抱朴子》、《肘后备急方》、《西京杂记》等。其中丹书《抱朴子·内篇》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,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。此外还著有《时后方》,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、恙虫病症侯及诊治。“天行发斑疮”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。

  8、儿科之祖——钱乙

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8)

  钱乙(1032~1113),字仲阳。北宋郓州(今山东郓城县)人,祖籍浙江钱塘。钱乙的一生,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,就是“专一为业,垂四十年”。

 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,共分三卷。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,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,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辩证证治的范例。同时也是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,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。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,把钱乙尊称为“儿科之圣”,“幼科之鼻祖”。

  9、法医之祖——宋慈

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9)

  宋慈(1186-1249),字惠父,汉族,建阳(今属福建南平地区)人,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,被称为“法医学之父”,著有《洗冤集录》。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“法医鉴定学”。

  宋慈一生二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,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,后来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,也是「皆司皋事」,可见宋慈一生从事司法刑狱。长期的专业工作,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。宋慈平反冤案无数,他认为「狱事莫重于大辟,大辟莫重于初情,初情莫重于检验」 (出自《洗冤集录》序),坚持「审之又审」,重视现场堪验,还指出「凡验妇人,不可羞避」,「检妇人,无伤损处须看阴门,恐自此入刀于腹内」,如死者是富家女,把女尸抬到光明平稳处,「令众人见,以避嫌疑」。

  10、《医宗金鉴》总修官——吴谦

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10)

  吴谦,(1689~1748年),字文吉,清朝安徽歙县人。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。《医宗金鉴》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,全书90卷;它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。

  乾隆四年(公元1739年),乾隆帝诏令编纂医书,命吴谦、刘裕铎为总修官。作为总修官,吴谦为《医宗金鉴》的成书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吴谦认为,医经典籍以及历代各家医书,存在着“词奥难明、传写错误、或博而不精、或杂而不一”等问题,应予以“改正注释,分别诸家是非”。 《医宗金鉴》一书,从医学文献校订整理的角度体现了宫廷医学的学术水准和成就。

原文地址:中国古代十大名医(全文)(http://www.99yangshengtang.com/yishuzatan/142712575554075.shtml)

在本页继续加载

随机文章

栏目排行

经络穴位大全

中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