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 如何科学的散步(全文)

发表日期:2016-08-11 | 来源 :www.99yangshengtang.com

  【导读】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?晚上吃完饭后很多人都会选择出去散步,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,这是不是真的呢,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,晚上散步可以减肥吗,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!

  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

  1、增强心血管的机能。经常散步可以调节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,防止肌肉萎缩,保持关节的灵活性。人在散步时下肢要支持体重,使小腿、大腿和臀部肌肉及骨骼都能得到锻炼,同时身体向前位移,需参加活动的下肢肌肉群和身体其他部位协调配合,心脏则必然要加强收缩,加大心脏的血液输出量,从而对心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。例如,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散步,一般每分钟心率可达100次。

  2、提高机体代谢率。中老年人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散步,代谢率提高48%。如果每天步行1小时,走4000米~5000米,要消耗大约300千卡的热量。

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 如何科学的散步

  3、有助于消除疲劳。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,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“解毒剂”。歌德曾说:“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,都是我散步时出现的。”由于散步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,使脑血流量增加,神经细胞的营养得到改善,可以帮助精神和心理紧张的人放松,对消除疲劳、保养身体以及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是有帮助的。

  科学的晚上散步

  第一,晚上散步的时间应选择晚餐20-30分钟之后,晚餐后胃部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,这个时候不宜立刻进行运动。

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 如何科学的散步

  间隔多久才能开始散步呢?

  这个时间的选择主要是由晚餐的进餐情况所决定。如果你晚餐只吃了少许易于消化的食物,那么进餐后的20分钟以后,便可以开始散步。

  如果你在晚餐时摄入了过多的食物,那么食物在胃中的消化时间可能就要延长,散步的时间就要相应推迟,否则会影响食物在胃中的消化。

  第二,晚上散步的距离以三公里到五公里最佳

  散步距离的长短主要是由年龄和耐受程度来决定的。距离过长,可能会超出身体的负荷,距离过短,散步所起到的运动效果就达不到。

  因此,我们建议,年龄较大的人群和体质偏弱的人群,晚上散步的距离以三公里左右最佳。中青年且体质较好的人群,散步的距离以五公里左右较为合适。

  第三,晚上散步应选择空旷且环境好的地方

  散步地点和路线的选择也十分重要,如果散步的地点环境较差、周围汽车较多,或是路面不平整等,都会影响到散步的效果。

  我们建议可以在住家附近多逛逛,熟悉周边环境后挑一条安全、干净、安静而又景色宜人的路线作为自己每天散步路线。湖边空气中有大量的负离子,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,如若在湖边进行散步,则效果会更好。当然,如果你不喜欢一成不变的风景,可多规划好几条线路,但切忌随意乱走,以免危及自己的人身安全。

  第四,晚上散步的速度以中速为佳

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 如何科学的散步

  散步的速度过慢达不到运动的效果,而过快的话则会增加身体的负担。尤其是晚餐后不太适宜暴走,如果要选择暴走的话,则应该在晚餐结束一个小时之后再进行。

  因此,我们晚上散步的速度一般控制在5-6公里/小时左右,这样既能达到运动的目标,又不会影响我们餐后的消化。

  散步时应注意:

  1、要全身自然放松、步伐从容和缓,不宜勿忙。同时,要心绪平静,不要让琐事充满头脑;

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 如何科学的散步

  2、要根据体力循序渐进,量力而行,做到形劳而不倦;散步形式不必拘泥,单纯走路,未免枯燥,可与其它内容结合起来,以提高兴趣。如结伴散步、逛花园等;

  3、散步的速度可据自己的身体情况,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,或且走且停、且快且慢的逍遥步而行,此法多用于体弱多病之人;

  4、或以每分钟60步左右的慢步而行,多适用于饭后运动;散步的时间以清晨、食后、睡前为宜。食后散步有助于消化。睡前散步有助于心神宁静、尽快入眠。

  散步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。尤其是对神经衰弱、消化不良、肥胖之人来说,更是如此。

原文地址: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 如何科学的散步(全文)(http://www.99yangshengtang.com/jiankangyangshengtieshi/1470891974169957.shtml)

在本页继续加载

随机文章

栏目排行

经络穴位大全

中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