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保暖养生 中医来为你支招(全文)

发表日期:2015-10-31 | 来源 :www.99yangshengtang.com

  【导读】秋冬季节,天气变化大,保暖养生很关键,不及时穿暖,容易冻着感冒。那么秋冬时节应当如何保暖呢?今天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医为咱们支了什么妙招。

  中医养生

  运动生阳

  众所周知,生命在于运动,动就会使气血流通,也会产生热量,也就是所谓的动则生阳。所以多进行一些科学的运动是延年益寿和养生保健的重要因素,不运动的话,将百害而无一益。

  冬季不宜练运动量太小的气功,可跑步,打太极拳,做广播体操等,运动练功应在风和日丽时进行,或先慢跑后练功。虽动则生阳,但冬天气候寒冷,应时刻注意防寒伤阳伤身体。

  保暖护阳

  隆冬时节,保暖防寒可顾护阳气。应及时添加衣物保暖。老年人怕冷,可穿用皮毛衣服或棉衣,外出时还可使用风雪帽、耳罩、口罩、围巾、手套等。必要时可加棉制或皮毛背心、披肩、护膝、护踝等。且皮温比体温低,脚温比体温低4℃左右,手指居次,所以冬天穿棉鞋或毛皮鞋、戴手套防冻最重要,老年人抵抗力差,要穿暖防寒,顾护阳气,当心患病。

  食物补阳

  秋天饮食已经尽量多吃一些甘温益气的食物,因为这些食物可以补充阳气,阳通羊,因此羊的一身都是宝,深秋和初冬时期吃羊肉,不但可以补阳气,还可以祛散寒邪。

  以及狗肉、老母鸡、鳝鱼、葱、姜、蒜、花椒韭菜辣椒、胡椒等。烹饪方法多采用红烧、清炖、蒸、煮、煨等。食粥可选用羊肉粥、韭菜粥等。少食或慎食生冷寒凉食物免伤阳气,如黄瓜、藕、梨、西瓜等。

  药酒壮阳

  如著名的仙灵脾酒方,药用淫羊藿250克,白酒1000毫升,浸泡7天后服用。每晚睡前服50毫升,15天为一疗程。淫羊藿又名仙灵脾,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雄激素样作用,能促进精液分泌,提高性欲,还能降血糖、降血脂、抗疲劳、抗衰老等作用,有温肾壮阳、驱寒除湿之良效。

  保健助阳

  用鸣天鼓方法弹击百会穴30~50次、用撞击背部的方法撞击命门穴20~30次、用摩揉的方法摩揉关元10~15分钟、用按揉的方法按揉足三里穴5~10分钟、用洗热水足的方法泡涌泉穴20~30分钟。

  中医养生知识

  背宜常捶升阳气

  中医常说,人的背部有很多人体重要的穴位,而且还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,另外五脏六腑都跟背部有着紧密的联系。背部的正中位置的记住更是督脉的必经之地,而脊柱附近是膀胱经,它具有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。

  但是,当人体逐渐衰退时风寒之邪,最易侵入人体伤及阳气,往往背部首当其冲。背部若受风寒之邪,易致心肺受寒邪,可诱发冠心病气管炎、肺炎、哮喘等。由于背部受寒也可引起腹痛、腹泻等,还可引起旧病复发或加重。

  用保健锤来敲打后背:从上到下,反反复复,每次20~30分钟即可,促进血液循环,经络通畅,消除疲劳,宁心安神,提高免疫力,增强抗病能力。

  体宜常动莫大疲

  早在数千年以前,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做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。《吕氏春秋》中说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动也。说明运动的益处。在?a href='http://www.ys8.com/baike/tudou.html' target='_blank'>土豆讨校瑑攘毒瘛⒃喔⑵?外炼经脉、筋骨、四肢,使内外合谐,气血周流,形神兼备,从而达到“阴平阳秘”的状态。

  适度运动,不宜过量: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之目的,因此,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。运动太小,达不到锻炼目的;太过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,反而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。

  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指出:“养性之道,常欲小劳,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。”所以,运动強身强调进行适当锻炼,要循序渐进,不可急于求成。操之过急,往往欲速而不达。

  坚持不懈,持之以恒: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,要经常而不间段,才能收到健身效果,同时也煅炼了意志和毅力。其健身的方式,与个人爱好、身体状况来决定。如打太极拳、八段锦、五禽戏、气功、散步等,只要达到健身目的,那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
  皮肤干浴通毛窍

  陶弘景《养性延命·导引按摩篇》云:“摩手令热,雷摩身体,从上至下,名曰干浴。”干浴的作用与按摩类同,能疏通气血,健皮壮肌,调和荣卫,防病祛病。《精景按摩经》认为“使人精和血通”。

  《万寿仙书》中说:“按摩法能疏通毛窍,能运旋荣卫。”干浴后使人有温暖舒适的感觉,给人带来一种轻松、愉快与灵感。浴感者到精力充沛,思想敏捷,这是一种营养性的自我锻炼。

  做干浴的几种手法:一般有两种。一种是两手摩热,然后擦摩上肢,再从头至足,摩遍全身;另一种是从头顶百会穴开始,由头至颜面,再左右肩臂,再胸腹,两肋,腰背,最后下肢,直至脚底。

 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方法,就用毛刷子或柔软的干毛巾遍檫全身皮肤,又称为“刷浴”。经常摩擦可使身体干干净净,不长斑。有人体会说:“刷子随身带,有空刷起来。”对保护皮肤大有益处。

 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健康观

  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意味着死亡的开始,生长壮老已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。如何对待死亡,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。有的人能够正确对待,泰然处之;有的人则惧怕不已,惶惶不安。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,明知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,仍然带领群众奋战在生产劳动的第一线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,体现了一个唯物主义者对待死亡的大无畏精神。

  此外,全国各地由患者组织的“抗癌俱乐部”、“糖尿病俱乐部”等,也很好地展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希冀。这一点,对老年人尤为重要,追求健康、渴望长寿是他们最大的愿望。

  老年人大多体弱多病,各种功能下降,希望能够老有所医,老有所乐,于是努力寻找延年益寿的方法,对医疗保健有着强烈的需求。因此,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生死,则很可能被时下一些以牟利为目的的医疗保健商所欺骗,成为他们获取利益的目标。

  科学对待传统养生方术

  我国古代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受时代的限制,传统养生方术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。那么,该如何正确对待它们呢?科学的方法是去伪存真,去粗取精,剔除糟粕,吸收精华,这也是继承传统文化,获取养生知识的一个基本原则。需要提醒的是,近年来,随着回归自然和全球保健热的出现,一股崇古复古的潮流也随之而起。

  一些人利用人们追求养生长寿的美好愿望,披着科学的外衣,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,到处兜售早已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封建糟粕和迷信巫术,干着图财害命的勾当。这些人往往以“某某家”、“某某王”自居,对此,应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警惕,特别是那些自称能包治百病的“神医”,更要谨防落入他们的圈套。

  因时因地因人施养

  健康长寿并非一朝一夕或通过一功一法就能实现,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主张养生要因时、因地、因人制宜。针对各自不同的特点,审证求因,辨证施养,多种形式,全面配合,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例如,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这句养生民谚,我们在运用时就要讲究“三因制宜”。

  从时间上来讲,“春捂”主要在早春,一定要捂过“倒春寒”,等气候基本稳定之后才能渐次减衣;而“秋冻”则主要在仲秋,一旦进入晚秋,就应当及时添衣。地域方面,北方应延长“春捂”的时间,并缩短“秋冻”的时间,而南方则恰恰相反。

  就人体而论,上述内容只针对青壮年和无病之人,对老人、小孩和患者就不能一概而论,而需加强“春捂”,不可过早减衣;在晚秋时,则要尽快添衣,否则就容易生病。总之,养生除了讲求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之外,还要进行辨证,若不问阴阳表里,寒热虚实,一个食疗方,大家都来吃,难免不出现问题。

  有病不能讳疾忌医

  从某种意义上讲,疾病也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,与生命同样古老,相伴相随。人不可能长生不老,也不可能一辈子不生病。迄今为止,世上还没有使人长生不老的仙方妙法或灵丹妙药。

  所谓养生,不过是通过调养自身的生生之气,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。然而,一旦生病的话,就应当及时去找医生诊治,并听从医生的劝告和安排,信任放手,积极配合,切莫讳疾忌医,将小病养成大病。人命关天,健康无价。

原文地址:秋冬保暖养生 中医来为你支招(全文)(http://www.99yangshengtang.com/baojianyangsheng/qiujiyangsheng/144628408196254.shtml)

在本页继续加载

随机文章

栏目排行

经络穴位大全

中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