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夏

发表日期:2015-03-04 | 来源 :www.99yangshengtang.com

Note:以下关于中药材半夏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《中华草本》《中国药典》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等资料,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,不宜当做私自用药半夏的参照,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
半夏
【名称】:
半夏
【英文名】:
Pinellia Tuber, Tuber of Pinellia
【拼音】:
Bàn Xià
【别名】:
三叶半夏;半月莲;三步跳;地八豆;守田;水玉;羊眼。
【药材类别】:
根茎类
【性味】:
辛,温,有毒。
①《本经》:辛,平。
②《别录》:生微寒,熟温,有毒。
③《药性论》:有大毒。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味辛。
⑤(医学启源》:《主治秘要》云,性温,味辛苦。
【归经】:
入脾、胃经。
①《汤液本草》:入足阳明、太阴、少阳经。
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肺、脾、胃三经。
③《本草经疏》:入足太阴、阳明、少阳,手少阴经。
④《本草汇言》:入手阳明、太阴、少阴三经。
⑤《本草再新》:入肝、脾、肺三经。
【入药部分】:
天南星科半夏的块茎。
【产地和分布】:
野生于山坡、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【形态特征】:
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高15~35cm,块茎近球形,直径0.5~3.0cm,基生叶1~4枚,叶出自块茎顶端,叶柄长5~25cm,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,直径3~8cm,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,直径2~4mm。花单性,花序轴下着生雌花,无花被,有雌蕊20~70个,花柱短,雌雄同株;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,白色,无被,雄蕊密集成圆筒形,与雌花间隔3~7mm,其间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mm的小孔,连通上下,花序末端尾状,伸出佛焰苞,绿色或表紫色,直立,或呈“S”形弯曲。
【用法用量】:
内服:煎汤,3-9g;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生品研末,水调敷,或用调敷。

【注意事项】:
阴虚燥咳、津伤口渴、血证及燥痰者禁服,孕妇慎服。

半夏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,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,声音嘶哑,言语不清,流涎,味觉消失,恶心呕吐,胸闷,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,呼吸困难,四肢麻痹,血压下降,肝肾功能损害等,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。
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射干为之使。恶皂荚。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。反乌头。
②《药性论》:忌羊血、海藻、饴糖。柴胡为之使。
③张元素: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。孕妇忌之,用生姜则无害。
④《医学入门》:凡诸血证及自汗,渴者禁用。
【半夏的功效与作用】:
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治湿痰冷饮,呕吐,反胃,咳喘痰多,胸膈胀满,痰厥头痛,头晕不眠。外消痈肿。

用于痰多咳喘、痰饮眩悸、内痰眩晕、呕吐反胃、胸脘痞闷、梅核气症;生用外治痈肿痰核。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。

(1)燥湿化痰: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、寒痰,常配陈皮
(2)降逆止呕:降逆止呕之功颇著,可用于各种呕吐,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,常配生姜、茯苓。热证呕吐,应配清热泻火药。
(3)消肿止痛:外用治疮疡肿毒、毒蛇咬伤。
①《本经》:主伤寒寒热,心下坚,下气,喉咽肿痛,头眩胸胀,咳逆,肠鸣,止汗。
②《别录》: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,咳嗽上气,心下急痛坚痞,时气呕逆;消痈肿,堕胎,疗痿黄,悦泽面目。生令人吐,熟令人下。
③《药性论》:消痰涎,开胃健脾,止呕吐,去胸中痰满,下肺气,主咳结。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,能除瘤瘿。气虚而有痰气,加而用之。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吐食反胃,霍乱转筋,肠腹冷,痰疟。
⑤《本草图经》:主胃冷,呕哕。
⑥《医学启源》: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,大和胃气,除胃寒,进饮食。治太阳痰厥头痛,非此不能除。《主治秘要》云,燥胃湿,化痰,益脾胃气,消肿散结,除胸中痰涎。
⑦朱震亨:治眉棱骨痛。
⑧《纲目》:治腹胀,目不得瞑,白浊,梦遗,带下。
【附方】:
①治湿痰,咳嗽脉缓,面黄,肢体沉重,嗜卧不收,腹胀而食不消化:南星、半夏(俱汤洗)各一两,白术一两半。上为细末,糊为丸,如桐子大.每服五、七十丸,生姜汤下。(《紊问病机保命集》)
②治湿痰喘急,止心痛:半夏不拘多少,香油炒,为末,粥丸梧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姜汤下。(《丹溪心法》)
③治痰饮咳嗽:大半夏一斤,汤泡七次,晒干,为细末,用生绢袋盛贮,于磁盆内用净水洗,出去粗柤,将洗出半夏末,就于盆内日晒夜露,每日换新水,七日七夜了,澄去水,晒干,每半夏粉一两,入飞过细朱砂末一钱,用生姜汁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用淡生姜汤下,食后服。(《袖珍方》辰砂半夏丸)
④治心下有支饮(呕家本渴,渴者为欲解,今反不渴):半夏一升,生姜半斤。上二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一升半,分温再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小半夏汤)
⑤治肺胃虚弱,好食酸冷,寒痰停积,呕逆恶心,涎唾稠粘,或积吐,粥药不下,手足逆冷,目眩身重;又治伤寒时气,欲吐不吐,欲呕不呕,昏瞶闷乱,或饮酒过多,中寒停饮,喉中涎声,干哕不止:陈皮(去白)、半夏(煮)各七两。上二件,锉为粗散,每服三钱,生姜十片,水二盏,煎至一中盏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留二服滓并作一服,再煎服。(《局方》橘皮半夏汤)
⑥治卒呕吐,心下痞,膈间有水,眩悸者:半夏一升,生姜半斤,茯芩三两。上三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一升五合,分温再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小半夏加茯苓汤)
⑦治胃反呕吐者:半夏二升(洗完用),人参三两,白蜜一升。上三味,以水一斗二升,和蜜汤之二百四十遍,煮药取二升半,温服一升,余分再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大半夏汤)
⑧治妊娠呕吐不止:干姜、人参各一两,半夏二两。上三味,末之,以生姜汁糊为丸,如梧子大。饮服十丸,日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干姜人参半夏丸)
⑨治小儿痰热,咳嗽惊悸:半夏、南星等分,为末,牛胆汁,入胆内和,悬风处待干,蒸饼丸,绿豆大。每服三、五丸,姜汤下。(《摘元方》)
⑩治霍乱心腹胀痛,烦满短气,未得吐下:桂、半夏等分。末,方寸匕,水一升,和服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⑾除积冷,暖元藏,温脾胃,进饮食,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、冷秘或泄泻:半夏(汤浸七次,焙干,为细末)、硫黄(明净好者,研令极细)。上等分,以生姜自然汁同熬,入干蒸饼末搅和匀,入臼内杵数百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二十丸,妇人醋汤下。(《局方》半硫丸)
⑿治痰厥:半夏八两,防风四两,甘草二两。同为细末,分作四十服,每服用水一大盏半,姜二十片,煎至七分,去滓温服,不计时侯。(《卫生家宝方》省风汤)
⒀治目不瞑,不卧:以流水千里已外者八升,扬之万遍,取其清五升煮之,炊以苇薪火,沸,置秫米一升,治半夏五合,徐炊令竭,为一升半,去其滓,饮汁一小杯,日三,稍益,以知为度。(《灵枢》半夏秫米汤)
⒁治少阴病,咽中痛:半夏(洗)、桂枝(去皮)、甘草(炙)。上三味等分,各别捣筛已,合治之,白饮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若不能服散者,以水一升,煎七沸,纳散两方寸匕,更煮三沸,下火令小冷,少少咽之。(《伤寒论》半夏散及汤)
⒂治痰结,咽喉不利,语音不出:半夏(洗)五钱,草乌一字(炒),桂一字(炙)。上同为末,生姜汁浸蒸饼为丸,如鸡头大,每服一丸,至夜含化。(《素问病机保命集》玉粉丸)
⒃治喉痹肿塞:生半夏末搐鼻内,涎出效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⒄治产后晕绝:半夏末,冷水和丸,大豆大,纳鼻中。(《肘后方》)
⒅治奶发,诸痈疽发背及乳方:末半夏,鸡于白和涂之,水磨敷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⒆治小儿惊风:生半夏一钱,皂角半钱。为末,吹少许入鼻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嚏惊散)
⒇治重舌木舌,肿大塞口:半夏煎醋,合漱之。(《纲目》)
(21)治诸瘘五六孔相通:生半夏末,水调涂孔内,一日二次。(《外科小品》)
(22)治外伤性出血:生半夏、乌贼骨等分,研细末,撒患处。(徐州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)
(23)治蛇伤:鲜半夏、鸭食菜(苦麻菜)、香蒿尖各等量,混合捣碎成膏状,敷于伤处。(辽宁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(本文由久久健康养生网整理或引用,内容仅供参考,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合作。)

在本页继续加载

上一篇:桔梗 下一篇:黄连

随机文章

栏目排行

经络穴位大全

中药大全